刘虹翎
圖片來源:Rishi Sunak FB 蘇納克 然而,這位英國史上第一位印度裔財政大臣令民眾為之著迷,成了耀眼的政壇新星。
他說,「在過去幾個月中我們見證了許多,但是不要從中得出錯誤的教訓,這一點很重要。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許多俄羅斯坦克被標槍反坦克導彈摧毀 在烏克蘭戰爭初期,英國,美國和其它國家提供的現代反坦克導彈似乎成了決定戰情的因素,將基輔北部的俄羅斯坦克部隊打退。
因此他們很容易成為烏克蘭軍隊的打擊目標。他們要求得到坦克的數量是英國現有坦克的兩倍。坦克排氣管噴出藍色煙霧,扭轉炮塔,125毫米口徑的主炮轉向我們這個方向。」 我們面前是一輛蘇聯時期設計的T72主戰坦克,發動機轟鳴著,駛向加油點,然後要參加閲兵演習。他預測坦克未來仍然有用武之地,將來遙控或者無人駕駛的坦克,也就是帶裝甲的無人控制裝備,在戰場上和少數有人駕駛的坦克一起馳騁,那樣既增加了火力,同時也減少了傷亡風險。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因為坦克是某種戰鬥力的象徵,因此,它被摧毀的時候人們就會匆忙做結論說坦克時代結束了。穆克吉先生認為,這個想法是基於太多關於註冊者的動機的假設,並且這種短期僱用會用臨時的士兵取代專業軍人,削弱軍隊素質。
印度軍隊過去實行的募兵制是:士兵一旦被招募入伍,一般可以在軍隊至少服役約17年。他沒有說出的言下之意是指同樣擁有核武器的鄰國中國與巴基斯坦。印度是世界第三大軍費開支國,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也是世界第二大武器進口國。」 打造一支更靈活、更輕便的軍隊的會對一些人產生重大影響。
帕納格中將認為,莫迪政府應該主導進行軍事改革。官員們說,在過去兩年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招聘一度暫停。
但辛格等批評人士也提出了一些尖銳和關鍵的問題。帕那格中將指出,21世紀的軍隊需要敏捷的武裝部隊做出快速反應,並得到最先進的軍事技術的支持,這在次大陸背景下更是如此,因為核武器的存在就阻止了大規模的常規戰爭。因此,印度軍隊裁員最有說服力的理由來自一位備受尊敬的退休中將帕那格目前是印度軍事戰略分析師。辛格先生說:「真的想讓這麼多受過良好軍事訓練的人在一個暴力程度已經如此之高的社會中去尋找工作嗎?你想讓這些前士兵在警察局服役,還是作為保安?我擔心的是,這最終可能會造成一批由受過軍事訓練的失業男子組成(非政府管理的)民間武裝組織。
他在一篇軍事評論中公開表示,目前印軍超過10萬人的短缺是正是印軍實現改革的機會。印度目前敵對的邊界意味著印軍需要時刻做好凖備,同時與擁有核武器的競爭對手巴基斯坦和中國進行兩場陸地戰爭。2022年6月的一份報告援引印度國防部的消息來源說,印度政府正在考慮一項定期的僱用士兵的提議。6月中旬,印度國防部正式宣佈新招募4年服役士兵的計劃。
數以萬計的印度軍隊仍然聚集在喜馬拉雅高原與中國和巴基斯坦有爭議的邊界的緊張對峙中。印度軍隊需要裁員的一個原因是軍隊不斷膨脹的工資和養老金賬單,消耗了其國防預算700億美元預算的一半以上。
帕那格中將說,印度擁有龐大人數的軍隊,被迫使用數量來補償質量。對有限時間服役的徵兵改革提案產生了更為嚴重的擔憂。
作為一個發展中經濟體,印度的國防開支不能呈指數級增長,因此它需要削減武裝力量規模實現精兵。面對過去幾十年軍事能力不斷崛起的中國和歷史上長期矛盾重重的巴基斯坦,莫迪政府現在正花費數十億美元來促進國內國防裝備製造業的發展。過去,他曾談到「需要敏捷,機動和由技術驅動的部隊,而不僅僅是人類的勇氣」,並表示印度需要「贏得快速戰爭的能力,因為印度沒法奢侈地進行持久的戰鬥」。其軍隊則擁有超過140萬人,是世界最大的僱主之一。總部位於德里的智庫政策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蘇珊特・辛格表示,這項提議讓他感到不安。大約50萬印度軍隊已永久駐扎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
但有關問題似乎留給了「受傳統束縛的軍方,他們天生就陶醉於現狀」。在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軍隊的印度,不論是支持還是反對裁軍的兩派中都有人會以印度與中國與巴基斯坦邊境局勢緊張為論據。
印度還擁有充足的核彈頭和彈道導彈儲備。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在喜馬拉雅高原與中國和巴基斯坦有爭議的邊界的緊張對峙中。
但對於現在是開始裁員的合適時機,存在不同的保留意見。分析人士認為,疫情並非真正的理由。
在這期間,軍人不僅有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的收入,還能享受各種福利,退伍後還可以得到可觀的養老金。印度總理莫迪的政府正在想辦法裁軍。他說,威懾中國的一種方法是更加關注技術驅動的現代化,這反過來又需要裁軍。雖然引發印度部分民眾強烈不滿,多地還暴發的騷亂,印度政府對抗議民眾也做出一些調整和讓步,但印軍高級將領表示,精兵簡政的改革沒有回頭路。
他說,這將在一個失業問題普遍的國家創造出一大批年輕的士兵,他們將在20歲出頭時就退役離開部隊,造成社會問題。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印度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軍隊,莫迪政府近年來一直在努力對軍隊進行改革 印度軍隊改革主要原因 總理莫迪本人是這場軍隊改革的倡導者。
對比中國 美國布魯斯金學會的研究員德魯瓦・賈伊尚卡爾2018年曾對127名印度戰略界人士的進行過調查,其中超過半數的人員將中國看作印度最大的外部威脅,三分之二的人員將美國看作印度最重要的全球伙伴。這使得印度幾乎沒有多餘資金來保證部隊現代化和避免裝備短缺。
印軍的大戰略是凖備好可能同時與中國和巴基斯坦開打兩面戰線的戰爭。印軍新改革方案重要的目標是在指揮體系和基層都最大限度減少人員的重覆配置,縮短決策時間,提高軍隊的辦事效率。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function(s,e,n,c,r){if(r=s._ns_bbcws=s._ns_bbcws||r,s[r]||(s[r+_d]=s[r+_d]||[],s[r]=function(){s[r+_d].push(arguments)},s[r].sources=[]),c&&s[r].sources.indexOf(c)。改革計劃將士兵的服役時間縮短至4年,其中只有約25%的士兵有機會被分配到軍隊不同部門繼續工作15年,其餘士兵4年服役期滿後必須退役。大約50萬印度軍隊已永久駐扎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 攘外安內 但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的學者安尼特・穆克吉說,在邊界形勢不穩定情況嚴峻之際,軍隊招聘暫停立即會對軍方人力資源形成挑戰。前軍官、現國防事務專欄作者阿賈伊・舒克拉說,印度陸軍有能力用比現在少得多的兵來達到目的
但也因為歐洲的巨幅變化,使得即便沒有華約與蘇聯的威脅,北約還是為大家所需要以便面對一個高度不穩定的環境。普亭在2000年剛上任時考慮是否加入北約,或與北約建構特殊關係。
對自身的能力與未來日益有信心。而中國視2008年金融海嘯為中漲美消的權力平衡翻轉契機,俄羅斯也將2008金融海嘯視為歐盟力量下墜的先聲。
2019年歐盟對中的新定位是「經濟競爭者、全球議題之夥伴、以及(政治體制的)系統性對手」,而北約在2020年下半年開始討論「北約2030」願景,在2021年的布魯塞爾會議後議決採用這個願景,並對中國定位為「系統性挑戰」 (systemic challenge)。俄羅斯威脅與中國挑戰是此次會議兩大重點 與2010年相比,當時俄羅斯還沒併吞克里米亞,中國也處於胡錦濤時代的末期,根本看不到習近平今日的強勢,而中國內部當時新聞最重要的看點,不是習近平的主張,反而是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與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的「做大蛋糕 vs. 分好蛋糕」之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